小麦策略 老电影《我们村里的年轻人》拍摄记忆
1959年,长春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一部反映农村青年生活的经典作品《我们村里的年轻人》,由著名导演苏里执导。这部影片的创作背景颇具传奇色彩,编剧马烽在1958年挂职担任汾阳县委副书记期间小麦策略,亲身参与了当地引水上山工程的建设工作。他与民工同吃同住,在破庙中栖身,全程参与了工程勘察和规划工作,这些真实经历成为他创作小说的宝贵素材。在好友孙谦的建议下,马烽将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,仅用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初稿,孙谦为剧本取了这个富有时代气息的片名。
影片的选角过程颇具戏剧性。由于长影厂的主要演员都有拍摄任务,苏里导演大胆启用新人,最终选中李亚林担纲男主角高占武。女主角孔淑贞则由来自上海的话剧演员金迪饰演,这位平时打扮时尚的城市姑娘凭借精湛的演技,成功塑造了一个鲜活生动的山西农村姑娘形象。两位主演的出色表现使他们双双入选新中国1"二十二大电影明星1"之列。
展开剩余59%为了确保影片的真实性,苏里导演坚持在汾阳实地取景。他带领主要演员深入水利工地和当地村庄体验生活,甚至将剧本读给工地群众听,根据他们的反馈不断修改完善。整个剧组都住在简陋的破庙里,演员们被要求穿着朴素,金迪更是被要求时刻保持角色装扮,穿着那件标志性的红花小褂,以更好地体会角色的质朴情感。此外,所有演员都必须学习干农活,包括凿石头、挑担子等劳动技能,确保在镜头前的表现自然真实。
影片中大量开山凿洞的劳动场景给演员们带来了巨大挑战。这些城市出身的演员虽然经过刻苦练习,但短时间内仍难以完全掌握这些专业技能。在悬崖峭壁上拍摄时,他们需要腰系绳索从山顶悬吊而下。当时的拍摄条件极为简陋,绳索固定不牢,演员们常常被山风吹得左右摇晃,甚至不时撞上岩壁,但他们仍然咬牙完成了所有危险镜头的拍摄。
这部影片上映后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,被文化部副部长夏衍誉为1"农村题材影片的划时代之作1"。影片中塑造的孔淑贞形象更是成为时代楷模,各地青年纷纷成立1"孔淑贞班1",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。1960年冬,马烽创作了续集剧本,1963年由原班人马完成拍摄,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功。这部影片不仅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,更成为那个激情燃烧岁月的重要文化印记。
发布于:福建省N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启恒配资 《金瓶梅》杨思敏版:一场情色外衣下的女性悲歌,为何30年后仍让人心颤?